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藜芦的传说故事

vince 0

服茎根,寒苦辛。催吐急,反诸参。

背芍药,避细辛。勿汤服,散荆吞。

【药用逸事】

藜芦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列为下品,皮色黑裹之而名,别名有老旱葱、山葱、山包米、毒药草、憨葱等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提出“藜芦反五参”,即反人参、苦参、玄参、沙参、丹参。到了元代提出“藜芦反诸参”,即除了上面五参外,还有党参、华山参、空沙参、紫参、西洋参、太子参、珠子参、佛手参等。

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笔录史料:“明朝荆和王妃刘氏,七十,中风,不省人事,牙关紧闭,群医束手。先考太医吏目月池翁诊视,药不能人自午至子。不得已,打去一齿,浓煎藜芦汤灌之。少顷,噫气一声,遂吐痰而苏,调理而安。”

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张子和名医,擅长用汗、吐、下三法以祛邪,称为“攻下派”。而其用吐法治病则是从一次实践中学到的。张有一邻居何某与妻王氏争吵,王怒而疯癫,痴呆健忘,唇口青紫,口吐白沫,牙关紧张,昏仆抽搐。张无策,虽知病由,不知用什么药可医。王氏病情日重,何某望天长叹:“老天欺我,一代名医张子和无法,岂不绝症!”正值有年大旱,家乡遭灾,赤地千里,王氏饥,到山上吃野草、野菜,这天半夜王氏大吐许多白、黄、黑三色顽痰而愈。张让王氏带到山上,问吃了什么植物。王指野草,张大悟,这不是山葱吗?《本草图经》中云:“山葱大吐上膈风涎,王氏痰迷心窍而疯,食山葱去痰而愈。”

Comments are closed.